![]() 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及其訊號接收方法
专利摘要:
複調諧器系統至少包括第一調諧器(101)和第二調諧器(102),第一調諧器(101)係適於把第一接收訊號的頻率轉譯成第一轉譯頻率,第一調諧器(101)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1016),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第二調諧器(102)係適於把第二接收訊號之頻率轉譯成第二轉譯頻率,第二調諧器(102)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1026),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此系統之特徵為,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解調器係適於把訊號從第二調諧器(102)解調。 公开号:TW201322763A 申请号:TW101135194 申请日:2012-09-26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Marc Louchkoff;Claude Fouque;Anthony Pesin 申请人:Thomson Licensing; IPC主号:H04J1-00
专利说明:
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及其訊號接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資料接收機領域,包括數個調諧器,尤指減少調諧器間之串音。 複調諧器接收器特別用在例如經由地面和衛星傳輸通道,接收數個視聽節目。 各調諧器致能選擇頻帶內之訊號載頻,以便解調訊號,加以處理。 無論複調諧器接收機之輸入構造如何,總有重大缺點。調諧器間有電磁發射存在,會產生干擾。此現象稱為串音。 當二調諧器調諧到同樣變換頻率,稱為LO(局部振盪器),更尤其會發生串音問題。分別連接到調諧器輸出之解調器,對低功率位階之輸入訊號,則會經歷明顯的效能降低。 專利申請案WO2011005382A2(公告名稱為〈把複數調諧器方案間的相位互作用減到最少之裝置和方法〉),記載一種方法,特別旨在限制二相鄰調諧器間之串音,藉檢測第一調諧器的局部振盪器頻率,是否等於或接近第二調諧器的局部振盪器頻率,或是否有關係存在,導致局部振盪器頻率之一與其他局部振盪器之諧頻間的干擾。預計有干擾之情況時,在調諧器局部振盪器之一或另一,即生成固定頻率偏差。 此方法有賴事實上用來處理調諧器出外訊號之解調電路,當調諧器頻率未完美定中於通道之理論頻率時,仍能正常發揮功能。 調諧器的局部振盪器之頻率偏差值,調諧於界定通道,把諧波分散於相鄰調諧器,能使諧波大為減少,當電路之類型學有利於串音現象時,使二相鄰調諧器有正常功能。 此項技術的缺點是,實施複雜。 本發明減少複調諧器電子裝置的至少二調諧器間之串音,致使克服先前技術缺點之一,並提供實施之簡單性。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至少包括第一調諧器、第二調諧器和解調器,第一調諧器係適於把第一接收訊號轉譯成第一轉譯頻率,第一調諧器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第二調諧器係適於把第二接收訊號轉譯成第二轉譯頻率,第二調諧器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 有益的是,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time variable)偏差頻率之合計,解調器係適於把訊號從第二調諧器解調。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第一調諧器和第二調諧器係同型。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視所接收第二訊號之符號頻率而定。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係按照三角波型而異。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利用接續性位階變化。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各位階的期間為鎖定時間的4倍,鎖定時間係第二局部振盪器的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程式規劃,到利用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的第二局部振盪器輸送間之最大時間。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各位階期間在該鎖定時間的10倍以下。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各該位階所感應頻率跳越和各該位階期間的關係,少於或等於每秒7仟赫。 本發明又關於至少包括第一調諧器和第二調諧器的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內之訊號接收方法,包括步驟為:把第一接收訊號之頻率轉譯成第一轉譯頻率,第一調諧器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把第二接收訊號之頻率轉譯成第二轉譯頻率,第二調諧器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此方法之特徵為,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此方法又包括步驟,把第二訊號從第二調諧器解調。 按照本發明具體例,解調步驟包括至少一步驟為,把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傳輸至解調器。 從閱讀下述參照附圖之說明,即可更為明瞭本發明之其他特點和優點。 須知在本發明說明中,「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所表示偏差頻率之連續變化,意指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之一,至少在中心值周圍,以接續性步驟不斷變化,其期間充分短,故在二調諧器之間不發生干擾現象(例如串音)。 按照第一具體例,接續性步驟之值係同樣逾時(步驟之振幅一定)。 按照具體例變化,可經時採取若干接續性數值。 局部振盪器之頻率最通常經由暫存器內書寫加以程式規劃,因此「連續」變化相當於分立值系列。「連續變化」定義與局部振盪器頻率相反,保存同值一段時間,長到足夠引起干擾現象。易言之,如此表達以及在本發明文脈內所述頻率之「連續變化」,相當於週期變化,其週期夠短,不致引起干擾現象。 須知頻率之定義,等於固定頻率與可變頻率之合計,致使關於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之變化,可就另一局部振盪器瞭解,此並非系統性暗示其合計必須在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每次重新程式規劃之前進行,而是在由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界定的固定值周圍(或以上或以下)連續變化。 在第2、3a、3b圖中,所示模組係功能性單位,是否相當於實體上不同之單位均可。例如,此等模組或其中部份,可一同組群成單一組件,或構成同樣軟體之功能。反之,按照其他具體例,有些模組係由分開之實體構成。 以一般但非限制性方式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系統,供調諧器的局部振盪器之程式頻率變化,當二調諧器所接收訊號載於同樣中央頻率時,可避免與相鄰調諧器串音。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調諧器係衛星調諧器,不需IF(中頻)。局部振盪器之頻率即為標稱頻率,相當於所接收訊號之傳輸通道。 按照另一具體例,調諧器使用中頻時,局部振盪器之頻率等於添加中頻之標稱頻率(傳輸通道之理論頻率)。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之複調諧器接收系統,包括衛星電視接收裝置1。接收裝置係接收器/解碼器,包括二獨立調諧器。調諧器分別經由接線3,4連接至二衛星接收天線2。 第2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之接收裝置1,包括「前端」108和「後端」109。「前端」指特殊訊號接收功能之集合,「後端」指功能集合,以確保所有其他有用過,解碼所接收訊號和復原視聽節目,以及控制邏輯集合和命令裝置1之不同零件。前端108係複調諧器型,有二調諧器101和102分別與二解調器103和104關聯。經輸入接線3和4接收的訊號,在解調器103和104輸出,輸送至控制和處理單位105,進行解多工化和解碼。解碼後的視聽組份,再傳輸至輸出界面模組106,輸送訊號以供復原在處理和/或復裝置(圖上未示)上接到之節目。 控制單位105經由控制匯流排107和經由組態暫存器內之書寫,構成不同模組。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組態匯流排107係串列匯流排I2C(由Philips開發),或另一界面匯流排型,諸如並列匯流排,包括位址、資料和控制線。 按照第一具體例,調諧器101和102同型。按照變化例,調諧器為不同型。明白調諧器型,調諧器分類按照所接收訊號性質(衛星、地面、有線)和傳輸通道。同類調諧器適於接收經具有一樣特徵(諸如通道寬度)之傳輸通道傳輸的相同性質訊號。例如,一調諧器包括經由衛星跨越傳輸通道調諧的調諧器,即界定為「衛星」型。衛星傳輸通道例如屬於頻帶950 MHz至2150 MHz。按照同樣理由,一調諧器,包括適於用在擴散地面數位電視(TNT)的傳輸通道上調諧之調諧器,則界定為「地面」型。 說調諧器101和102是同型,等於例如說調諧器101為「衛星」型調諧器,而調諧器102亦為「衛星」型調諧器。「衛星」型調諧器101和「地面」型調諧器102之例,等於說調諧器101和102係不同型。 第3a圖表示接收裝置1內所用調諧器101和102之構造。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二調諧器101和102同型,專用於接收來自衛星詢答機跨越頻帶950~2150 MHz之訊號。按照本發明其他具體例,裝置1包括二不同調諧器,諸如衛星調諧器和地面調諧器。 調諧器101包括LNA(低雜訊放大器)1010,保證在輸入有良好訊號位階,又能保存所接收訊號的品質。訊號再利用AGC(自動增益控制)模組1011處理,進行自動調節對訊號的增益。訊號再利用濾波模組1012過濾,把調諧器101的中央均衡頻率左右的頻帶過濾,致使調諧器101的寬帶非線性特徵得以改善,同時進行排除局部振盪器的第二和第三諧波問題。此濾波器有時稱為「形像通道濾波器」或「反H2 H3濾波器」。如此過濾後的訊號再傳輸至局部振盪器模組1013,後者包括局部振盪器1016,以下稱為LO1。訊號再與來自局部振盪器1016的訊號混合,成為二截然不同之支線,分開組份I和Q,即同相組份和正交組份,用於衛星傳輸之數位調變。第一分支致使組份I被摘取,與對局部振盪器訊號相位0°的訊號混合,而用來摘取組份Q的第二支線,則與對局部振盪器訊號相90°的訊號混合。各組份I和Q傳輸至輸出模組1015之前,利用低通濾波模組1014過濾。輸出模組把組份I和Q格式化,以便可藉微分格式加以輸送,因此確保對可到達調諧器外部解調模組(圖上未示)傳輸線的雜訊和干擾,有更佳的免疫。此外,輸出模組本身亦含有AGC,致使組份I和Q可以對輸入穩定位階,輸送至與調諧器101關聯之解調器。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調諧器102之構造類似調諧器101。調諧器102包括LNA模組1020、AGC模組1021、濾波模組1022、LO模組1023、低通濾波模組1024、輸出模組1025,與調諧器101之諸元件1010至1015相似。局部振盪器模組1023包括局部振盪器LO2 1026。 局部振盪器1016和1026各包括局部振盪器頻率(又稱為中央頻率)的組態暫存器。因此,控制單位105利用在模組1013和1023的暫存器內書寫相當於局部振盪器LO1和LO2頻率之數值,構成調諧器101和102分別調諧。在局部振盪器的暫存器內書寫相當於(利用局部振盪器)所要輸送頻率之數值,稱為局部振盪器之程式規劃。 在其餘說明中,foLO1稱為局部振盪器LO1的中央頻率,而foL02稱為局部振盪器LO2之中央頻率。此外,fLO1稱為調諧器101的局部振盪器模組1016之程式頻率,而fLO2為調諧器102的局部振盪器模組1026之程式頻率。 使用調諧器O-IF(無中頻之調諧器)時,亦即所述具體例,中央頻率foLO1和foLO2相當於帶有所接收訊號的傳輸通道之頻率。程式頻率fLO1和fLO2相當於經由控制匯流排107,在局部振盪器模組1013和1023的暫存器內,由控制單位105書寫之數值。 第3b圖表示局部振盪器模組LO1 1013和LO2 1023,分別包括局部振盪器頻率組態暫存器1017(LO1用)和1027(LO2用)。 暫存器1017和1027經由控制匯流排107,利用控制和處理單位105構成。 第4圖表示二調諧器101和102接到同樣頻率的通道所帶訊號時,本發明第一具體例模組1026的局部振盪器LO2之程式頻率fLO2變化例。控制單位105檢測所接收通道的頻率相等,於局部振盪器LO2之頻率,添加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以便簡單避免串音。 添加於第二局部振盪器的頻率產生偏差頻率之時變性偏差頻率,即為頻率foLO2和fLO2的絕對值差異,或分別介於帶有第二調諧器(調諧器102)所接收訊號的傳輸通道頻率,與第二調諧器(仍然是調諧器102)第二局部振盪器的程式頻率間之差異。因此,第一局部振盪器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而第二局部振盪器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 調諧器101和102的局部振盪器之振盪頻率以不同為宜。有關此等頻率相等,或一振盪器的頻率與相鄰振盪器頻率內諧波接近之串音現象,即可避免或消除。 因此,不必評估關於振盪器LO1和LO2頻率相等引發串音之降解,以決定固定偏差值。 檢測通道頻率相等,係特別在其中之一有修飾時進行,例如當接收裝置1之使用者要求改變接收之視聽節目。 程式頻率fLO2之變化,係由接續性位階產生。此位階相當於每次在局部振盪器LO2的局部振盪器頻率組態暫存器內新書寫數值後,fLO2頻率之跳越。 局部振盪器LO2之頻率變化,在其中心頻率foLO2周圍進行遊逸。變化係在局部振盪器LO2的組態暫存器1027內,利用接續性書寫條目(以迭代方式)進行。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瀏覽限制界定方式是,低值等於foLO2 MIN,高值等於foLO2 MAX。 其中foLO2 MIN=foLO2-k×lsb 而foLO2 MAX=foLO2+k×lsb 其中k為整數。 k宜界定於fLO2頻率相對於中心頻率foL02之遊逸最大值,低於fsym之10%,fsym為衛星型調諧器通道之符號頻率。 lsb相當於局部振盪器LO2的組態暫存器1027之低權值位元修飾引起的頻率變化,係局部振盪器LO2的PLL(鎖相環路)之基本步驟。 利用局部振盪器LO2輸送穩定訊號(其頻率等於從在調諧器102的局部振盪器模組1023之相對應暫存器1027內書寫之程式頻率),需有最大響應時間。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且為遵守此項拘束,k之進級單位宜周期性等於局部振盪器LO2的鎖相環路最大響應時間的至少4倍。 易言之,按照第一具體例,對局部振盪器LO2的暫存器1027內,書寫局部振盪器頻率fLO2新值引導之每次位階(即與前次所寫不同值),即有頻率跳越△fLO2和接續位階期間△tLO2。 期間△tLO2接近局部振盪器LO2鎖相環路之最大取得時,並保存邊際,無解鎖環路之虞。局部振盪器的通常最大時間為50 ms。 按照第一具體例,△tLO2界定為:按照實施例△tLO2=4×50 ms=200 ms 局部振盪器LO1和LO2之間,宜避免發生串音現象,各位階的最大期間低於鎖相環路最大取得時間10倍:△tLO2 max=10×50 ms=500 ms 差異(foLO2-fLO2)之絕對值,即為偏差頻率。偏差頻率最大值,係按照調諧器型102界定。詳言之,偏差頻率最大值係所接收訊號的符號頻率之函數。按照第一具體例,調諧器102為衛星型,偏差頻率|(foLO2-fLO2)|低於所接收訊號的符號頻率10%。按照變化例,調諧器102為地面型,偏差頻率低於所接收訊號的符號頻率5%。 更一般性而言,時變性偏差頻率視調諧器102所接收訊號之符號頻率而定。特別是,偏差頻率之最大值具有預定值,相當於調諧器102所接收訊號的符號頻率之百分比。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在局部振盪器LO2的暫存器1027內書寫新值引起的頻率跳越△fLO2,和二次接續書寫間的期間(位階期間)之比率,低於或等於每秒7仟赫(kHz)。 若F2為在暫存器內書寫後的LO2之頻率fLO2,F1為fLO2之前值,而△tLO2為暫存器1027內二次接書寫事件間消耗的時間(或位階期間),則寫成: 因此,解調器104保留鎖定在從調諧器102接收之訊號。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fLO2變化之圖式展現,相當於三角波。 T代表局部振盪器在中心頻率周圍的程式頻率之完整遊逸周期。 按照本發明第二具體例,局部振盪器的頻率遊逸,可在相當於中心頻率foLO2的頻率周圍,增加一固定值且不在中心頻率foLO2周圍。若固定值內之偏差,大於在一方向之遊逸(最大值k×lsb),可避免局部振盪器LO1和LO2之頻率準時調和。當foLO1和foLO2為等值時,遊逸實必要。若在局部振盪器LO2頻率內漂移後,在振盪器LO2的中心頻率foLO2邊際之最大遊逸保留在與第二調諧器102關聯的解調器容量限度內,才會考慮在可變偏差之外,增加固定偏差。 按照變化例,頻率fLO2變化之波型為正弦,呈半圓形式,或可與條件相容之形式,故調諧器102和解調器104保留鎖定在所接收訊號。 例如,局部振盪器頻率,使衛星所接收訊號的解調不致遭到干擾之最大跳越,是在每秒7 kHz的程度。 按照本發明第三具體例,控制單位宜把指示頻率foLO2(局部振盪器LO2之中心頻率)和fLO2(局部振盪器LO2之程式頻率)間存在的偏差之參數,傳輸至與調諧器102關聯之解調器104。可方便解調,且更為精確或更為可靠。 解調器104包括調諧器102所調諧的通道頻率和解調器輸入所接收訊號頻率間偏差之計算模組。解調器使用調諧器所調諧之通道頻率值,計算此偏差,此頻率本身利用控制單位105在各組態傳輸(例如在裝置1的調諧器102上之接收通道變化)。 按照變化例,解調器104包括偏差值暫存器。優點是,控制單位105書寫偏差頻率值,係頻率foLO2(局部振盪器LO2之中心頻率)和fLO2(局部振盪器LO2之程式頻率)間之差異。 按照另一變化例,控制單位105在解調器104之暫存器內,書寫頻率fLO2,局部振盪器LO2之程式頻率。因此,改進能量恢復、載波恢復,和所接收訊號解調之演算法,使解調專屬處理時間最佳。 第5圖表示二局部調諧器101和102控制方法之方塊圖。 第1步驟為啟用步驟,相當於例如接收裝置1之啟動。局部振盪器未受控制,而調諧器未調諧至通道頻率。 步驟2係關於把利用第一調諧器接收的第一訊號頻率,轉譯成第一轉譯頻率,第一調諧器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 在步驟2,已選擇要利用接收裝置1之調諧器101接收之節目後,控制單位105即在局部振盪器模組1013之暫存器1017內,書寫相當於局部振盪器LO1頻率之值。可用於構成調諧器101、解調器103和在調諧器101上接收訊號廣用的裝置之其他組態暫存器,即告構成。 按照變化例,在啟動接收裝置1之情況下,局部振盪器模組LO1的暫存器1017內程式化值,即相當於調諧器101在關閉或置於備用狀態時,所接收先前為接收最後通道而程式化之局部振盪器頻率值。 步驟3係關於把利用第二調諧器接收之第二訊號頻率,轉譯成第二轉譯頻率,第二調諧器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 在步驟3,於(例如由接收裝置1的使用者)選擇要在裝置1的調諧器102上接收的節目後,控制單位把帶有要在調諧器102上所接收訊號的通道之局部振盪器LO2頻率,與局部振盪器LO1頻率進行比較。若頻率一致,控制單位即按照帶有待接收訊號的傳輸通道頻率,程式規劃局部振盪器模組1023之暫存器1017,然後立刻啟動局部振盪器LO2頻率接續性再度程式規劃之循環,使局部振盪器LO2之頻率,等於局部振盪器LO1的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為進行此事,控制按照演算法運作常規,致使局部振盪器LO2之程式頻率fLO2,在相當於待接收通道的局部振盪器中心頻率foLO2周圍改變。在局部振盪器模組1023的暫存器1027內程式規劃之頻率fLO2變化,如第4圖所示。 變化係利用接續性位階進行。各位階期間為△tLO2,而關聯頻率fLO2之跳越為△fLO2。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只有在局部振盪器頻率foLO1和foLO2相等,才產生foLO2值周圍之程式頻率fLO2遊逸。 按照變化例,不論帶有要在調諧器102上接收的訊號之通道如何,始終產生頻率foLO2之遊逸。 按照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二調諧器101和102各包括接線3和4之輸入。 按照具體例之變化例,接收裝置1包括單一輸入,而接線3和4是在輸入訊號分給二接線3和4後建立。 前述本發明不限於衛星電視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任何系統,包括模組,實施調諧功能,並摘取在RF(射頻)傳輸通道上傳輸之訊號,以及至少二局部振盪器模組,會彼此干擾。 本發明也可應用於模組內使用調諧器之情況,或是調諧器積合於特殊電路內,不論調諧器係在個別積體電路內,或涵蓋於同樣積體電路內。 按照變化例,局部振盪器LO2頻率之時間變化,相當於前述不同波型,例如正弦變化或隨機變化。LO2的頻率變化係特別受到與調諧器102關聯的解調器104特性,及其解調所接收訊號而不干擾資料復原之能力所限。尤其是當各位階引起的頻率跳越與各位階期間之間關係,低於或等於每秒7 kHz時,此項拘限一般可獲得滿足。 按照另一變化例,本發明應用於接收資料供非視聽用途,諸如無線電話,或跨越可用複調諧器接收器之若干RF並式通道接收任何資料。 按照另一變化例,本發明應用於利用包括二個以上調諧器(例如3,4或5個調諧器)的複調諧器系統,接收資料。在此情況下發生的調諧器之局部振盪器頻率變化,使其個別頻率均不相同。 按照另一變化例,第一局部振盪器之頻率,等於第一固定頻率和第一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而第二局部振盪器之頻率,等於第二固定頻率和第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第一和第二固定頻率以同值為宜。第一和第二時變性偏差頻率係不同值。 本發明亦應用於適應前述系統之方法。按照第一具體例,此方法適於構成第一局部振盪器和第二局部振盪器,第二局部振盪器之頻率等於第一局部振盪器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 1‧‧‧衛星電視接收裝置 2‧‧‧衛星接收天線 3,4‧‧‧輸入接線 101,102‧‧‧調諧器 103,104‧‧‧解調器 105‧‧‧控制和處理單位 106‧‧‧輸出界面模組 107‧‧‧組態匯流排 1010,1020‧‧‧低雜訊放大器模組 1011,1021‧‧‧自動增益控制模組 1012,1022‧‧‧濾波模組 1013,1023‧‧‧局部振盪器模組 1014,1024‧‧‧低通濾波模組 1015,1025‧‧‧輸出模組 1016,1026‧‧‧局部振盪器模組 1017,1027‧‧‧組態暫存器 LO1,LO2‧‧‧局部振盪器 I‧‧‧同相組份 Q‧‧‧正交組份 fLO2‧‧‧程式頻率 foLO2‧‧‧中心頻率 foLO2 MIN‧‧‧低值 foLO2 MAX‧‧‧高值 △fLO2‧‧‧頻率跳越 △tLO2‧‧‧接續位階期間 1‧‧‧啟動步驟 2‧‧‧第一頻率之傳輸步驟 3‧‧‧第二頻率之傳輸步驟 第1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具體例之複調諧器接收系統;第2圖表示第1圖接收系統所用具有二調諧器之接收器/解碼器型接收裝置;第3a圖表示第2圖接收裝置的調諧器構造細部;第3b圖表示第3a圖調諧器內所實施局部振盪器模組LO1和LO2細部;第4圖表示本發明接收器/解碼器裝置具體例的第二調諧器之局部振盪器頻率變化;第5圖為表示第3b圖所示局部振盪器控制方法之方塊圖。 3,4‧‧‧輸入接線 101,102‧‧‧調諧器 107‧‧‧組態匯流排 1010,1020‧‧‧低雜訊放大器模組 1011,1021‧‧‧自動增益控制模組 1012,1022‧‧‧濾波模組 1013,1023‧‧‧局部振盪器模組 1014,1024‧‧‧低通濾波模組 1015,1025‧‧‧輸出模組 1016,1026‧‧‧局部振盪器模組 I‧‧‧同相組份 Q‧‧‧正交組份
权利要求:
Claims (11) [1] 一種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至少包括第一調諧器(101)、第二調諧器(102)和解調器(104);該第一調諧器(101)係適於把第一接收訊號的頻率轉譯成第一轉譯頻率,該第一調諧器(101)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1016),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該第二調諧器(102)係適於把第二接收訊號的頻率轉譯成第二轉譯頻率,該第二調諧器(102)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1026),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此系統之特徵為,該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該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該解調器(104)係適於把訊號從該第二調諧器(102)解調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調諧器和該調諧器係同型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和2項之任一項系統,其中該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視該第二接收訊號之符號頻率而定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之任一項系統,其中該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按照三角波型變化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之任一項系統,其中該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利用接續性位階變化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系統,其中各該位階期間為鎖定時間之4倍以前,該鎖定時間係該第二局部振盪器的該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程式規劃,到由該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的該第二局部振盪器輸送,中間之最大時間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6項之任一項系統,其中各該位階之期間,在該鎖定時間10倍以下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之任一項系統,其中各該位階引起頻率跳越,與各該位階期限之比率,低於或等於每秒7仟赫(kHz)者。 [9] 一種在至少包括第一調諧器(101)和第二調諧器(102)的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內之訊號接收方法,包括步驟為:把第一接收訊號之頻率轉譯(2)成第一轉譯頻率,該第一調諧器包括第一局部振盪器(1016),於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把第二接收訊號之頻率轉譯(3)成第二轉譯頻率,該第二調諧器包括第二局部振盪器(1026),於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作業;此方法之特徵為,該第二局部振盪器頻率等於該第一局部振盪器頻率和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之合計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又包括步驟為,把該第二訊號從該第二調諧器解調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和10項之任一項方法,其中該解調步驟包括至少一步驟,把該連續時變性偏差頻率傳輸至該解調器者。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9991916B2|2018-06-05|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US8433013B2|2013-04-30|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266490B|2006-11-11|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incoming digital television signal CN101132219A|2008-02-27|接收电路和接收器 JP2006173922A|2006-06-29|放送信号受信装置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KR19990023384A|1999-03-25|디지털 방송용 수신기 JP4089275B2|2008-05-28|受信制御方法、受信制御装置、受信装置 TWI597983B|2017-09-01|訊號接收複調諧器系統及其訊號接收方法 JP2006148521A|2006-06-08|Cofdm変調方式受信機及び隣接チャネル妨害排除方法 US8559570B2|2013-10-15|Cancellation of undesired portions of audio signals KR100837008B1|2008-06-10|정보 수신 장치 및 정보 수신 방법 KR100631843B1|2006-10-09|디지털 듀얼 튜너 JP4346534B2|2009-10-21|チューナ装置 JP2000324186A|2000-11-24|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8263307A|2008-10-30|放送受信装置及び放送受信方法 US20140267920A1|2014-09-18|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US6980255B2|2005-12-27|VSB modulator symbol clock processing to reduce jitter/phase noise and sampling artifacts EP1094596A2|2001-04-25|Quadrature receiver with a vco controlled by the demodulated bit-rate JP2014075740A|2014-04-24|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選局方法 JP2007318446A|2007-12-06|デジタル衛星放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デジタル衛星放送受信機 JP2007088880A|2007-04-05|チューナ KR100843399B1|2008-07-03|디지탈 tv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모듈 시스템 KR101009223B1|2011-01-19|리플 제거회로를 구비한 튜너 JP2007336319A|2007-12-27|デジタル放送用受信装置及びチューナモジュール JP2009094622A|2009-04-30|チューナ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WO2013050272A1|2013-04-11| KR20140073512A|2014-06-16| TWI597983B|2017-09-01| JP6014152B2|2016-10-25| JP2014531864A|2014-11-27| EP2764628A1|2014-08-13| FR2980934A1|2013-04-05| EP2764628B1|2018-12-26| CN103843255A|2014-06-04| US20140247707A1|2014-09-04| US9325441B2|2016-04-26| CN103843255B|2016-09-28| KR101941325B1|2019-01-22|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SG55266A1|1997-01-15|1999-04-27|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Multi-tuner receiver| US6625435B1|2000-02-29|2003-09-23|Ericsson Inc.|Frequency synthesis using a programmable offset synthesizer| GB0128553D0|2001-11-29|2002-01-23|Zarlink Semiconductor Ltd|Tuner arrangement and set top box| EP1494362A4|2002-04-08|2010-06-09|Sony Corp|SIGNAL RECEPTION DEVICE, SIGNAL RECEPTION CIRCUIT, AND RECEPTION DEVICE| CA2437065C|2002-08-23|2012-04-10|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Data receiving device| JP2004304442A|2003-03-31|2004-10-28|Clarion Co Ltd|放送受信装置| US20040250284A1|2003-04-14|2004-12-09|Zhiwei Dong|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aseband filter passband frequency and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ies| US7599673B2|2003-04-14|2009-10-06|Silicon Laboratories, Inc.|Receiver architectures utilizing coarse analog tun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s| GB2402564B|2003-06-07|2006-04-05|Zarlink Semiconductor Ltd|Multiple conversion tuner| US7034632B2|2004-05-12|2006-04-25|Broadcom Corporation|Multi-tuner receivers with cross talk reduction| GB2414351B|2004-05-22|2006-04-12|Zarlink Semiconductor Ltd|Tuner arrangement| US7634028B2|2004-05-27|2009-12-15|Silicon Laboratories Inc.|Selecting clock frequencies for baseband devices| US7904024B2|2004-09-28|2011-03-08|Zoran Corporation|System and method of eliminating or minimizing Lo-Related interference from tuners| US7783259B2|2004-09-28|2010-08-24|Microtune , L.P.|System and method of eliminating or minimizing LO-related interference from tuners| JP4412165B2|2004-12-14|2010-02-10|ソニー株式会社|放送信号受信装置及び放送信号受信方法| US8131222B2|2006-02-02|2012-03-06|Thomson Licensing|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crosstalk in a multiple tuner receiver| US7532856B2|2006-03-24|2009-05-12|Robert Eugene Stoddard|Regenerative jammer with multiple jamming algorithms| US7620381B2|2006-05-21|2009-11-17|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Tri-state chopper for frequency conversion| KR20080049933A|2006-12-01|2008-06-05|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복합 디지털 튜너 모듈| US8290447B2|2007-01-19|2012-10-16|Wi-Lan Inc.|Wireless transceiver with reduced transmit emissions| KR100911878B1|2007-07-13|2009-08-11|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듀얼튜너| US8081929B2|2008-06-05|2011-12-20|Broadcom Corporation|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 frequency planning for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US20100054377A1|2008-08-28|2010-03-04|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urious signal reduction in multi-mode digital navigation receivers| US20100323635A1|2009-06-23|2010-12-23|Terry Steeper|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phase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tuner solutions| JP2011082669A|2009-10-05|2011-04-21|Mitsubishi Electric Corp|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US8478220B2|2010-03-16|2013-07-02|Rf Micro Devices, Inc.|Discrete time polyphase mixer| US8290448B2|2010-04-01|2012-10-16|Intel Corporation|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performance loss in multiple tuner solutions|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FR1158928A|FR2980934A1|2011-10-04|2011-10-04|Systeme multi-tuners de reception de signaux et methode correspondant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